一、外观畸形:最直观的早期表现
拇外翻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外观上的改变。疾病初期,大脚趾会逐渐向外侧偏移,第一跖骨头内侧会出现轻微隆起,形成一个小鼓包。随着病情进展,这个隆起会越来越明显,颜色可能变红,皮肤也会增厚、粗糙,形成老茧或鸡眼。此时,双脚外观看起来不再对称美观,严重时大脚趾甚至会挤压其他脚趾,导致第二、三脚趾重叠或变形,整个脚掌的形状也会发生改变,呈现出明显的畸形状态。

疼痛是拇外翻患者常见的症状,且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会因病情而异。在疾病早期,患者可能仅在长时间行走、站立或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后,感到大脚趾根部或内侧隆起处有轻微的隐痛或压痛,休息后疼痛可缓解,这种疼痛往往容易被忽视。随着病情加重,疼痛会愈发明显且频繁发作。尤其是在穿较紧的鞋子时,由于挤压,疼痛会加剧,可能表现为刺痛、胀痛。有些患者在夜间睡觉时,也会因疼痛而影响睡眠质量。当拇外翻导致关节出现炎症或骨质增生时,疼痛会更加剧烈,甚至连日常简单的行走都变得困难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三、活动受限:从不便到功能障碍
随着拇外翻病情的发展,患者的足部活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。早期,患者可能只是感觉大脚趾在屈伸时有些不灵活,活动范围略微减小,这种变化可能比较细微,容易被忽略。但到了中晚期,大脚趾的活动受限会更加明显。患者难以正常弯曲和伸直大脚趾,在行走时,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用脚趾发力蹬地,步态也会发生改变,出现跛行。严重时,整个足部的关节活动都会受到影响,导致上下楼梯、跑步等动作难以完成,甚至连站立都可能因疼痛和不稳定而变得困难。
拇外翻的症状涵盖外观、疼痛、活动等多个方面,且会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加重,并引发多种并发症。当发现足部出现大脚趾偏移、疼痛、活动受限等异常信号时,应及时就医检查诊断。早期干预和治疗,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,减轻痛苦,避免更严重的足部问题出现,守护双脚的健康与舒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