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遗传因素:与生俱来的患病风险
遗传在拇外翻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。临床研究表明,约 50% - 90% 的拇外翻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。相关基因可能影响足部骨骼、肌肉、韧带的生长发育,使足部结构更容易出现异常。例如,某些基因变异会导致第一跖骨与拇趾关节的解剖结构先天存在缺陷,关节囊和韧带的强度与韧性不足,无法有效维持拇趾的正常位置,在日常活动的压力下,逐渐出现外翻畸形。这种遗传因素导致的发病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显现,随着年龄增长,畸形程度逐渐加重。

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是诱发拇外翻的重要后天因素,其中尖头鞋和高跟鞋危害尤为显著。尖头鞋鞋头狭窄,为了适应其形状,脚趾被迫挤在一起,拇趾被强行推向外侧;高跟鞋则会改变身体重心,使前脚掌承受过大压力,迫使拇趾向前挤压,加重外翻程度。据统计,女性因长期穿高跟鞋、尖头鞋导致拇外翻的比例比男性高出的多得多。现代时尚潮流中,许多女性为追求美观,长时间穿着这类鞋子,殊不知在美丽背后,正悄然损害着足部健康。
三、足部结构与生物力学异常
足部本身的结构问题和生物力学异常,也会增加拇外翻的发病风险。扁平足患者由于足弓塌陷,足底受力分布不均,前脚掌压力增大,拇趾容易受到异常的侧向力而发生外翻;高弓足患者则因足弓过高,足部稳定性下降,行走时需要拇趾更多地发力维持平衡,长期下来也可能导致拇趾位置改变。此外,小腿肌肉紧张、肌力不平衡等因素,会影响下肢的力线传导,使足部受力异常,间接引发拇外翻。
四、外伤与劳损:不可忽视的外部诱因
足部的急性外伤或长期慢性劳损,同样可能诱发拇外翻。例如,运动时不慎扭伤脚趾,导致关节囊、韧带损伤,若未得到正确治疗和充分恢复,会影响关节的稳定性,增加拇外翻的发生几率;长期从事需要足部频繁负重、行走或站立的工作,如服务员、售货员、舞蹈演员等,足部肌肉和关节长期处于疲劳状态,也会破坏足部正常的力学平衡,促使拇趾逐渐外翻。
拇外翻的发病是遗传因素与多种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了解这些病因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,如选择合适的鞋子、避免足部过度劳累、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。对于已经患病的人群,明确病因也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控制病情发展,减轻足部不适。